高田營造規模龐大,資本額達7800萬元,6月4日,公司突發公告坦言因關係企業資金嚴重短缺,導致自身營運受重創,無奈宣布10處工地全數停工。
根據桃園市政府證實,這10個停工案包含8件住宅、2件公共工程,分佈在台北市、新竹縣與桃園市中壢、龍潭,涉及總承攬金額約10億元。
市府強調已與各案起造人聯繫,對方承諾將繼續推進後續工程,盡力避免出現「爛尾樓」。
事實上,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建商倒閉,花蓮的太極建設預售案在完工前夕,負責人捲款潛逃,致60位繳清頭期款買家血本無歸、損失逾億元;
嘉義建商鉅泓建設則在工程僅蓋半途中同樣捲款落跑,住戶支付頭期款損失超過2400萬元。
大型建商接連爆雷,顯現國內房市資金鏈極易斷裂。
台灣房市未來怎麼走?
不動產估價師陳碧源分析,這幾年來房地產大好,小型危老重建案核准開工也甚多,最近10個月來,銀行在央行管控放貸資金下,
過度開槓桿的建商以及營造廠,漸漸開始產生資金缺口。
事實上,房市專家、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也表示,預言房市將出現「九大慘狀,風暴將起」,
下半年面臨大量的交屋潮,預售已購屋民眾面臨貸款成數不足,違約、斷頭、糾紛風暴將會導致市場亂象叢生。
李同榮分析,建商資金斷鏈,爛尾樓風險增加,目前大小建商面臨限貸資金斷鏈問題嚴重,各地已經有零星爛尾樓出現,一旦數量持續增加,下半年發生骨牌效應的風險就會增大。
李同榮指出,房產政策若不從供需核心問題提出治本解決方案,全世界各先進國家的打房政策沒有真正成功的案例,只有短期止痛,卻帶來市場長期受傷。
「賣厝阿明 知識+」7月也在臉書粉專分享,台灣房屋統計,2025年初全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衰退20%,高雄、台南等前期漲幅過大的區域跌幅更達30%以上。
中信房屋數據顯示,投資客占比從2024年上半年的25%驟降至年底的12%,反映政策精準打擊投機買盤。
賣厝阿明 知識+」指出,市場急凍使建商庫存壓力攀升,2024年12月待售預售案達1073件,創8個月新高。
為刺激買氣,大型建商推出「送裝潢家電」、「退還價差」等方案,實質房價卻未鬆動;中小型建商則開始局部讓價5%-10%求售。